江淮汽车有着独特而精彩的品牌故事。
其主要发展历程:
1. 艰难诞生与初步发展:起源于巢湖闸机械修理厂:1958 年,为修建巢湖大闸,巢湖闸机械修理厂成立,这成为江淮汽车的源头。后来修理厂升级为汽车配件厂,并于 1964 年 5 月 20 日正式更名为巢湖汽车配件厂,这是安徽省第一家挂牌成立的汽车企业。造出安徽第一辆汽车:1968 年 4 月,在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靠着各方支援的人员以及东拼西凑的设备,江淮汽车的创业者们手敲肩扛造出了安徽省第一辆 2.5 吨载货轻卡。这辆车的诞生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填补了安徽汽车工业的空白,还拉开了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幕,“江淮牌”也由此诞生。1969 年,厂里生产出首批 20 台汽车,完成了“生产汽车向九大献礼”的光荣使命。
2. 客车专用底盘的突破:瞄准市场空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促使公路客运运输量剧增,但国内中轻型客车一直用卡车底盘改装,客车专用底盘领域处于空白。江淮汽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机遇,决定开发客车底盘。在中汽公司的支持下,拿到相关技术后,开始了客车底盘的前期准备工作。艰难的试制过程:1988 年,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向江淮汽车下达试制 HFO 型(即 HFC6700)客车底盘任务。试制过程困难重重,厂里缺乏资金开发模具,试制人员只能用“土办法”,画草图、找废料,自制土模具。最终,成功克服困难,HFC6700 系列底盘研制成功。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客车专用底盘的市场空白,改写了中国客车由货车底盘改装的历史,还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 50 款产品”之一。
3. 引领轻卡轿车化潮流:发展整车的决策:底盘业务取得一定成绩后,江淮汽车发现没有完整的车辆会使市场订单依赖客车厂,容易被替代,于是决定发展整车。1994 年,江淮汽车瞄准当时五十铃最先进的技术,开发 HFC1061 轻卡。在缺少吊装和先进设备的条件下,江汽人手工完成了轻卡驾驶室安装。创新与突破:基于用户需求,江淮汽车第一个将原本常用于中重型卡车上的气制动应用在轻型车上,解决了轻型车制动不灵的状况。在新一代轻卡的开发中,江淮汽车引进国际先进的流线型高顶驾驶室,以美观的外形、开阔的视野、轿车化的内饰等一改传统设计风格,开创了中国轻卡轿车化的潮流。
4. 多元化发展与战略合作:产品线不断丰富:进入 21 世纪,江淮汽车不断拓展产品线,在乘用车、商用车等领域全面发力。2002 年 3 月,第一辆瑞风商务车下线,标志着江淮汽车进军乘用车领域;2003 年 10 月,第一辆名为格尔发的重型卡车下线,至此江淮汽车旗下轻、中、重型系列商用车产品线形成。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江淮汽车是最早“走出去”的自主品牌之一,1990 年,36 辆轻卡出口玻利维亚,开启了出海序幕。之后,江淮汽车陆续与现代汽车集团、大众集团等开展合作。2017 年,江淮汽车联手大众集团,成立江淮大众;2021 年 3 月,江淮汽车与蔚来合资成立了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5. 向智能新能源汽车转型:提前布局新能源:早在 2002 年,江淮汽车便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持续攻克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2009 年,推出了第一代新能源汽车 iEV1。之后不断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与华为合作:2024 年,华为与江淮合作的鸿蒙智行第四界定名“尊界”引发业界关注,双方的合作将为江淮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